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在新津,很多关乎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已经实现了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
当前,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成都市新津区聚焦企业和民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减材料等方面进行梳理再造,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由“多次跑”变为“一次办”。
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企“一件事”1700余件,涉及个人“一件事”3300余件,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激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流程、减材料
政务服务不断升级
“只需跑一次,省时又省力。”成都某建筑工程机械公司办事人员小李在领取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感慨地说,以前在办理完企业公司信息变更事项时,还要分别前往社保、税务、公安等窗口依次分别办理,现在方便了,只需跑一次就能以“一件事”方式全部办结。
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是今年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重点事项。通过设立“一件事”专窗,优化流程,精简材料,压缩时限,实现企业变更登记、印章刻制备案、企业社会保险单位参保信息变更等7个部门的事项同步联办,避免重复申请、重复提交、重复审核,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
“事项联办后,对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办理时限由原来的12个工作日减少到最多6个工作日,递交材料由原来的23份减少到5份。”新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围绕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等主题事项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线上或线下办理,即可享受材料一次递交,办理结果一次领取的“一件事”一站式服务体验。
据悉,在今年首批13个事项成功落地并取得实效的基础上,第二批涵盖企业迁移登记、就医费用报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等8项重点服务也即将上线运行,服务清单正不断扩展和完善。
打通数据壁垒
推动跨部门协同共享
业务不协同、系统不互通、数据不共享、标准不统一等,一直是困扰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有效打通信息壁垒?新津大力推动平台集成,借助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集成办理事项与办理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
据新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津正积极拓展智能客服应用,针对“天府通办”新津分站点和“新津服务”微信公众号,新增了“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智能客服知识库内容。
目前,全区知识库共有信息4560条,其中涵盖了“一件事”的办事指南、流程和政策等,累计回复企业群众问题4万余次。
家住新津五津街道的市民周女士分享了她给两个孩子上户口的经历,“几年前生老大时,为了给孩子办各种证件,要在地图上搜寻办事机构的地点,挨着咨询办证流程,现在给老二办就方便多了!在四川政务服务网平台上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所有的证件都办好了,还能邮寄到家。”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新津全面打通办理渠道,开办运输企业、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登记、退休、新生儿出生等13个“一件事”,已完成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事项认领和配置,企业和群众可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办理。
持续革新
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
老百姓、企业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政务服务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政务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折射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人专窗提供兜底性服务;建立服务评价体系,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提供周六延时服务,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新津政务服务的温度不断提升。
“我们将试点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围绕企业群众需求,聚焦企业跨区域经营和民众异地办事需求,推动更多‘一件事’在川渝两地实现跨域办理。”
新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将把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服务增效”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抓好落实,不断实践改进,实现业务流程最优化、申报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